新闻

百年商埠遇国际学子 非遗体验架文化桥梁 ——哈尔滨医科大学留学生中华巴洛克街区文化研学活动

时间:2025-09-30 点击数:

926日,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的青砖老巷里,22名来自六个国家的来华留学生手持毛笔、细研朱砂,在中西合璧的百年建筑间开启了一场非遗文化沉浸式体验。这场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主办的研学活动,以"触摸非遗文脉·感知中华智慧"为主题,让留学生在笔墨茶香中读懂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魅力。

阳光中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格外醒目,浮雕繁复的外立面装饰着蝙蝠、牡丹等中国传统纹样,欧式建筑轮廓与中式吉祥符号在此完美交融。"这些建筑就像文化密码盒,藏着中国人对美的理解。"来自也门的留学生丽娜在听完街区历史讲解后感慨道。

活动伊始,非遗传人张老师结合街区老字号的兴衰故事,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颜料讲到东汉末年的炼丹术,从《神农本草经》中的"安魂魄、益气明目"记载到《本草纲目》的惊痫治疗记述,将朱砂从颜料到药材的千年演变娓娓道来。详细阐述了朱砂作为矿物、颜料、药材的多重身份价值,让医学专业的留学生们对这种传统物质的文化价值产生浓厚兴趣;展柜里的朱砂系列更是吸引了众人目光:菱面体形的单晶泛着金刚光泽,致密块状的集合体色泽浓郁,来自贵州铜仁万山矿区的系列产品,及朱砂文化用品、艺术用品,全面展示了朱砂在各个领域的应用;在朱砂饰品串制环节,留学生们沉浸在自我设计,亲手串制中,中国现代美学与古文明对话,体现了中国红朱砂文化多层次的风格展现。来卢旺达的留学生一边记录一边感慨,"没想到这种红色矿石里藏着这么多历史故事。"


传统软体书法体验区里,在笔墨时间创始人连战老师的讲解下,几千年的朱砂色彩,让留学生们体验到了真正的中国红。留学生们学习了解了中国的书法,练习用毛笔写中国的汉字,用朱砂液写书法作品,将朱砂的灵性与能量植入作品中,拿着自己的作品,留学生们充满了自豪与成就感。不远处的茶席上,普洱茶的醇厚香气弥漫开来,茶艺师讲解的"敬茶礼"让留学生们学会了用"叩手礼"表达感谢,文化礼仪在茶汤流转中自然传递。同时,艺术馆内还配备了中国传统服饰,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,留学生们爱不释手,纷纷体验打卡拍照,现场气氛快乐而活跃,留学生们多种体验穿插进行,忙的不亦乐乎。

中国的传统文化体验让留学生们流连忘返,最后,跟随优美舒缓的国风音乐,一段由连战老师带领大家练习的八段锦上演快乐一幕,留学生们专注而有趣,动作上也是各有演绎风格,笑声不断。

国际教育学院老师表示,选择中华巴洛克街区作为研学场地,正是看中其"中西合璧"的文化特质,能让留学生更快产生文化共鸣。此次活动将传统工艺与医学专业特色结合,既展现了非遗文化的生命力,更搭建起跨文化交流的桥梁。

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撰稿:国际教育学院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编辑:刘一垚

 

最新动态